未闭卵圆孔伴未明原因中风的介入封堵术治疗未见优越性
2年随访期内介入封堵术和药物治疗主要结束指标的Kaplan–Meier时间分布曲线
原因未明的中风患者中发生卵圆孔未闭的概率经高于普通人群。经皮介入封堵术是常用的推荐治疗方式之一,但其对中风的复发是否有抑制作用尚不明确,这引起了哈佛医学研究中心Anthony J. Furlan博士及其合作者的兴趣,他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将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 Engl J Med2012年3月15日在线版上。
这一多中心,随机,公开标签的介入封堵术治疗研究以药物单一治疗为对照,纳入了18到60岁的曾有未明原因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既往病史的伴未闭卵圆孔患者。实验主要结束指标为2年随访期内发生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在开始的30天内因各种因素死亡,或在31天至2年时间内因神经病学因素而导致死亡。
实验共纳入909例患者。介入封堵术组(447例患者)与药物治疗组(462例患者)主要结束指标分别达到5.5%和6.8% (调整后危害比, 0.78; 95% 置信区间, 0.45 to 1.35; P=0.37)。两组的中风发生率分别为2.9% 和3.1%,TIA发生率分别为3.1% 和4.1%(P=0.44)。两组30天内均无死亡案例,两年随访期内也没有患者死于神经病学因素。非反常栓塞因素常见于复发性神经病学疾病发作。
结论:对于未闭卵圆孔伴未明原因中风或TIA患者,介入封堵术治疗与药物单一疗法相比在阻止中风或TIA复发的效果上未见优越性。
文献下载:Closure or Medical Therapy for Cryptogenic Stroke with Patent Foramen Ovale
- Circulation:高风险PCI的“三联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 THERAPY研究:检验联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 JNS:绝经越早脑动脉瘤风险越高
- 桡动脉径路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厚积薄发
- 股动脉vs桡动脉:竞争还是互补?
- 遗传学研究质疑HDL水平与心肌梗死关系
- 通过简单危险评分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 SCAI2012:机器人参与冠脉介入手术可提高精确度
- 置入DES后延长氯吡格雷治疗时间或并不会降低SCVD风险
- Nat Rev:介入治疗的突破?
- 缺乏外科力量的医院亦可安全施行择期血管成形术
- 4种常见合并症增加TVAI术后远期死亡风险
- 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介入治疗
- 2011ACCF/AHA/SCAI经皮冠脉介入指南要点
- NEJM:未闭卵圆孔伴未明原因中风的介入封堵术治疗未见优越性
-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对大脑控制运动功能的区域产生影响
- 神经介入技术可减少患者认知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