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APY研究:检验联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正领导一项国际性的临床研究,检验联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阻塞颅内动脉,导致局部血流减少、脑细胞缺氧。87%的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
THERAPY研究涉及标准治疗(静脉用tPA,即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药物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半暗带治疗系统(轻轻地取出血栓,重建脑部受累区域血流)。
这个研究将对比联合应用静脉用tPA和介入半暗带区取栓术与单用静脉用tPA治疗。
通过微创技术,导管抵达血栓部位,半暗带治疗系统的部件轻轻地吸走血栓,重建血流。半暗带治疗系统在2007年获得FDA认证。在美国,大约15000位卒中患者接受了半暗带治疗系统的治疗。
该研究的首席调查员,神经外科副教授J Mocco说,这个研究希望能够获得世界范围内的75个卒中治疗中心的参与,目标是纳入692位患者。
“卒中患者入院时都是很郁闷的。”Mocco说“他们往往是偏瘫,很多时候也无法说话、无法理解他人的话。他们的结局往往是永久性的残疾或死亡。”
“该研究中的这个设备工作原理就像一根吸管,通俗点说,就是把血栓吸出来。根据我们目前在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经验,近一半的患者治疗后可以完全自理。这些患者如果接受其他的治疗方案很可能出现严重残疾。”
在美国,卒中是第四位的死亡原因和成年人长期残疾的第一位原因,每年的新增发病人数为800000人。常见的卒中症状包括失语、无力或偏瘫、言语含糊和理解性失语和(或)行走困难。
在很多卒中治疗中心,卒中的标准治疗包括在症状出现后3至4.5小时静脉注射tPA。但是,大部分病人无法及时赶到医院,而且如果血栓太大或难以溶解治疗也无法成功。如果无法进行溶栓或溶栓失败,可选择微创治疗——动脉内溶栓。它的时间窗可以延长至症状出现后的8小时内。
这个研究也将检测介入治疗患者的选择标准是否恰当。目前高级的CT成像能够辅助医师判断患者血栓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是否进行动脉内溶栓。
“如果成功的话,THERAPY研究将帮助判断哪些患者最可能经过介入治疗获益,同时也可制定治疗规范,真正发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的作用。”
“急性卒中介入治疗技术已经飞速发展起来。事实上,对于引起卒中的血栓,近10年才出现了能够用机械将其取出的技术。”
- Circulation:高风险PCI的“三联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 THERAPY研究:检验联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 JNS:绝经越早脑动脉瘤风险越高
- 桡动脉径路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厚积薄发
- 股动脉vs桡动脉:竞争还是互补?
- 遗传学研究质疑HDL水平与心肌梗死关系
- 通过简单危险评分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 SCAI2012:机器人参与冠脉介入手术可提高精确度
- 置入DES后延长氯吡格雷治疗时间或并不会降低SCVD风险
- Nat Rev:介入治疗的突破?
- 缺乏外科力量的医院亦可安全施行择期血管成形术
- 4种常见合并症增加TVAI术后远期死亡风险
- 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介入治疗
- 2011ACCF/AHA/SCAI经皮冠脉介入指南要点
- NEJM:未闭卵圆孔伴未明原因中风的介入封堵术治疗未见优越性
-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对大脑控制运动功能的区域产生影响
- 神经介入技术可减少患者认知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