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IN2012 10月26日大会亮点
神经介入的技术日新月异,但基本知识和技术却是我们出色完成日常工作和探索创新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届东方会中,许多参会者都对基础培训部分给予很高的评价。本届东方会将有多位大师级专家给我们介绍神经介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对基本技术的系统深入分析将使我们跨越沟壑,来到通向顶峰的高台。
1、颅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重建的关键技术解析
刘建民教授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理念已经从瘤体填塞发展为血管重建。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颅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新的趋势。如何提高颅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达到真正血管重建的目标?刘建民教授将详细解析脑动脉瘤影像学评估、支架选择以及操作的关键技术,敬请关注10月26日早上7:30的精彩讲座。
刘建民教授,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CIN)主席。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神经介入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及上海市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2、急性卒中机械取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
Chapot教授
急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死亡残疾率,大多数患者都无法在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而对于颅内大血管的急性血栓栓塞,静脉溶栓的效果仍然不理想。随着机械碎解抽吸、可回撤支架等器械的研发应用,可以使得更多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得到治疗,显著提高颅内大血管的血流再通率。
Chapot教授将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目前的进展,详细讲述规范化的机械取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包括患者的诊断,导引导管的选择和准备,取栓支架的选择,具体的操作技术等。René Chapot教授是德国埃森Alfried Krupp医院神经介入的主任,该医院是埃森-杜伊斯堡大学附属医院,是欧洲神经介入治疗例数最多的医院之一。René Chapot教授在急性卒中、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介入诊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3、细节决定成败——颅内动脉瘤栓塞关键技术解析
Moon Hee Han教授
脑动脉瘤栓塞技术决定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如何提高超选的成功率、栓塞致密度,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及血栓事件,降低复发率,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Moon Hee Han教授是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学及放射学主任、教授,中韩神经介入放射治疗联合会的发起人,韩国介入神经放射学会主席,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面经验非常丰富,他的技术和经验使得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率达到80%以上,1年复发率降低到5%以下,而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每个神经介入医生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他将在10月27日早上详细解析介入治疗过程中微导管、微导丝及弹簧圈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
4、急性卒中的影像学评估:水牛城经验
Hopkins教授
急性卒中的治疗关键是确立半暗带的存在,而不是机械地遵照“时间窗”。如果没有有效的侧枝循环代偿,即使是半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也可能进展为完全性脑梗死,失去救治的机会。近十年来,随着MR成像和CT灌注技术发展和设备改进,快速准确判断缺血病因和半暗带成为可能,这对提高疗效和降低治疗风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讲课将介绍快速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和进展,重点结合了水牛城的经验。
Hopkins教授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水牛城)分校的神经外科主任,也是放射科的教授,建立了全美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脑卒中诊疗和研究中心(Toshiba Stroke Research Center)。Hopkins教授是美国神经介入的创始者之一,曾担任多个学术团体包括美国神经外科协会(AANS、CNS)的主席,主持多项重要临床研究,包括颈动脉狭窄的CREST研究。
5、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运用解剖
Timo Krings教授
随着对硬脑膜动静脉瘘疾病认识的提高,特别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器械和材料的进展,绝大多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都能动脉够通过介入方法获得治愈。目前我们可以采用静脉入路、动脉入路或者联合入路的方法进行治疗,液态栓塞材料Onyx的应用更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但我们对可能涉及的供血动脉的选择、颅内外动脉的危险吻合、颅神经的供血动脉、主要静脉窦和皮层静脉引流方式、颅内外静脉的沟通等的认识将决定治疗策略的安全有效性。这一讲课将使我们对这一复杂疾病的认识产生质的提高。
Timo Krings教授早期在欧洲学习神经介入诊疗,师从于著名的老拉教授(Prof. Lasjaunias),曾担任欧洲神经放射协会(European Board of Neuroradiology)的副主席,目前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院神经介入的教授和主任,在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壁的影像、脑血管解剖学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6、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基本技术
许奕教授
脑AVM治疗的总体原则是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决于畸形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到引流静脉的血管构筑学特征等,而相应的选择手术、介入栓塞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级较高者常以介入栓塞为基础联合手术或放疗。
介入栓塞的总体原则是治愈性栓塞或针对出血危险因素的靶向治疗或是为手术/放疗创造条件的策略性治疗。成功的栓塞取决于微导管到位(Tip position)、血流控制(Blood Control)和栓塞材料的准确应用(Glue、Onyx、Coil、Balloon)。特别是注胶技术依赖于个人经验,注胶的浓度、速度均需要依据胶弥散时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准确判断和调整。
上海长海医院的许奕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神经介入治疗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颅内动静脉畸形、各种动静脉瘘等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他将将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大家详细介绍在脑AVM治疗决策、判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选择各种不同材料、如何判断治疗的关键位置、如何设计栓塞治疗的方案。
- Circulation:高风险PCI的“三联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 THERAPY研究:检验联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 JNS:绝经越早脑动脉瘤风险越高
- 桡动脉径路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厚积薄发
- 股动脉vs桡动脉:竞争还是互补?
- 遗传学研究质疑HDL水平与心肌梗死关系
- 通过简单危险评分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 SCAI2012:机器人参与冠脉介入手术可提高精确度
- 置入DES后延长氯吡格雷治疗时间或并不会降低SCVD风险
- Nat Rev:介入治疗的突破?
- 缺乏外科力量的医院亦可安全施行择期血管成形术
- 4种常见合并症增加TVAI术后远期死亡风险
- 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介入治疗
- 2011ACCF/AHA/SCAI经皮冠脉介入指南要点
- NEJM:未闭卵圆孔伴未明原因中风的介入封堵术治疗未见优越性
-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对大脑控制运动功能的区域产生影响
- 神经介入技术可减少患者认知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