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欧洲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指南2005年3月22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首部欧洲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南。(www.escardio.org)
欧洲指南的要点之一是如果附近没有导管室,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最初3小时内可接受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最好在90分钟内进行。然而,即使溶栓十分成功,溶栓治疗也不应被视为最终治疗,如果可行的话,溶栓后应进行有创的诊断和治疗。溶栓后病人可能感觉很好,但有证据表明他/她仍应接受心导管检查,最好是在溶栓成功后24小时内进行。
由于美国和欧洲的基础设施不同,对于到达导管室时间和距离这些问题,欧洲指南和美国指南也有所不同。欧洲指南基于这种可能,即大多数病人能到达导管室,尤其是第一次就诊后90分钟内。此外,由于很多医院都能进行高质量的PCI,所以ESC指南并不要求进行PCI的医院一定要具备心脏外科条件。但首要的全球通用的原则是:一旦病人感到胸痛,象心梗发作(尤其是以前有过心梗的病人),他们必须立即打电话或让别人打电话叫救护车。如果耽搁的时间太长,即使是最好的医师也难以帮助病人。
欧洲PCI指南总结
指南的目的是提供所有PCI的相关证据,帮助医师在其日常临床决策中权衡诊断和治疗操作的风险与获益。这些建议的要点如下:
1. 对于所有有客观大面积缺血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除不能通过的慢性完全性闭塞以外,PCI可被视为几乎所有病变亚组中重要的最初再血管化方式。
2.支架和新辅助治疗药物改善PCI转归。选择PCI还是CABG外科手术应根据心脏病学或外科技术的进步、当地技术专长和病人的选择。
3. 未得到其他证据证实以前,PCI应该保守的用于糖尿病多支病变和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尽管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最终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
4. 对NSTE-ACS(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没有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首先应根据他们发生急性血栓并发症的危险进行分层。据报告,只有高危患者才能从早期血管造影术(<48小时)、PCI或CABG中获益。
5. 延迟干预并不改善转归。根据对结果及其安全性的预测,推荐常规置入支架。
6. 对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其就诊的医院有PCI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团队,胸痛发作12小时内应选择PCI。
7. 有溶栓禁忌证的病人或溶栓药物使用45~60分钟后没有起效的病人应该迅速转院进行PCI,因为这可能是确保冠状动脉迅速开通的唯一选择。
8. 在心源性休克中,急诊PCI完全再血管化可能挽救病人生命,应考虑早期进行。
9. 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将病人转到心脏中心进行直接PCI的临床转归好于溶栓。尽管由于转运病人,随机分组和开始治疗之间存在延误。
10. 胸痛或其他症状发作后3~12小时内,根据其保护心肌的优势,直接PCI优于溶栓。此外,随着就诊时间延长,溶栓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升高,但直接PCI后(该发生率)似乎仍然相对稳定。胸痛或其他症状发作后最初3个小时,两种再灌注策略在缩少梗死面积和降低病死率方面似乎同样有效。因此,如果能在胸痛或其他症状发作3小时内进行的话,溶栓仍然是PCI可行的替代治疗。
11. 与溶栓相比,直接PCI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总体上,在胸痛发作最初3小时内为预防脑卒中推荐直接PCI优于溶栓,对于胸痛发作后3~12小时内就诊的病人,为挽救心肌和预防脑卒中推荐直接PCI优于溶栓。
12. 目前,没有证据支持推荐易化PCI。
13. 溶栓成功后,为改善病人转归,推荐24小时内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如果可行的话)。即使病人没有症状和没有明确心肌缺血的情况下也可应用。
14.如果24小时内不能到达PCI中心,溶栓成功的病人,出院前有自发或可诱导的心肌缺血,应该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再血管化。
- Circulation:高风险PCI的“三联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 THERAPY研究:检验联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 JNS:绝经越早脑动脉瘤风险越高
- 桡动脉径路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厚积薄发
- 股动脉vs桡动脉:竞争还是互补?
- 遗传学研究质疑HDL水平与心肌梗死关系
- 通过简单危险评分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 SCAI2012:机器人参与冠脉介入手术可提高精确度
- 置入DES后延长氯吡格雷治疗时间或并不会降低SCVD风险
- Nat Rev:介入治疗的突破?
- 缺乏外科力量的医院亦可安全施行择期血管成形术
- 4种常见合并症增加TVAI术后远期死亡风险
- 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介入治疗
- 2011ACCF/AHA/SCAI经皮冠脉介入指南要点
- NEJM:未闭卵圆孔伴未明原因中风的介入封堵术治疗未见优越性
-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对大脑控制运动功能的区域产生影响
- 神经介入技术可减少患者认知缺陷